去中介化成体育产业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

编辑:  来源:JRSKAN  2023-12-28 18:10:52

2004年成立的体育动力、双刃体育、2006年的欧讯体育、2008年的合力万盛、2009年的盛开体育、2010年继承天盛传媒的新盈体育等,都是此类公司的代表。

他们可能出售体育营销资源,经营海外俱乐部在中国举办比赛,购买或出售赛事媒体权,或者担任赛事票务代理。 简而言之,它依靠国内外的信息差距、人脉关系、资源便利性,通过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流动一一赚取差价或佣金。 中介是他们的背景,拼凑是他们的生意。

但情势比人强。 国务院46号文件发布后,我国体育产业逐步放开,外部资本大量进入,体育资源竞争迅速加剧。

以抢占市场、消灭竞争对手为目的,资本一旦进入市场,就会跳过中间环节,从行业上游抢占资源。 以往生存压力不大的体育拼凑公司,由于普遍缺乏强有力的资本后盾,在核心资源的竞争中开始显露出疲态。

脱媒已成为体育产业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

1. 去中介化

这一特征在体育版权领域最为明显。 过去,大量版权代理机构活跃在内地体育传媒市场。 然而,近三年来,在新周期媒体版权的谈判和分配时,赛事联赛协会或版权方的首选不再是交给中介机构,而是直接出售给大型数字媒体转播平台。

一方面,由于乐视体育的竞争,大型数字媒体平台普遍出价较高。 另一方面,腾讯对NBA转播的投资和运营也让各大联盟和协会及其全球版权机构发现,中国买家不仅愿意在版权采购上花钱,而且在运营上也有提升的空间。 它也很大。

这就是亚足联(以及拉加代尔体育机构)、英超联赛和德甲联赛所做的事情。 2015年10月,亚足联独家商业代理商拉加代尔体育以1.1亿美元直接将2017年至2020年亚冠所有赛事的全部媒体权打包出售给乐视体育,并对后者引入战略投资。 (当然,体育奥林匹克力量在2017年初从乐视体育手中夺走了亚冠比赛的转播权,但那是另一回事了。)

2016年和2017年,苏宁旗下PPTV分别以7.21亿美元和2.5亿欧元的价格打包带走了英超和德甲的全部媒体版权资源。 此前,这三个项目在中国大陆的媒体版权均由中介机构掌控。 奥圣体育代理亚足联(数字媒体版权),新影体育独家运营英超联赛,体奥动力代理德甲联赛。

外部资本的大量进入、大型数字媒体平台的野心以及海外版权卖家的意识,使得拼凑公司的作用日益黯淡,生存空间日益狭窄。 这些行业内的老玩家自然不甘屈服,坦然接受命运的审判。 转型求生存成为他们共同的选择。

2、体育奥运会的困难

体坛动力先行一步,以80亿元人民币收购了五年的中超信号及版权,并开始组建自己的信号制作团队。 它投资了数据、经纪、营销环节,以及格斗和嘻哈项目,并开始称自己为体育全球公司。 产业链公司。

中超首赛季80亿。 准确地说,2016年上半年,体奥的力量确实是春风化雨。 乐视体育两年27亿元收购中超联赛独家数字媒体版权,让中超联赛的精彩故事得以延续。

但幸福的日子总是短暂的。 体育动力如意算盘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上市。 然而,2016年6月证监会出台的最严厉新规彻底搁置了体奥借壳公司阳光股份登陆A股的计划。

第二年,乐视体育资金链断裂。 不仅无法继续承担两年27亿的中超合同,还拖欠了此前向体奥购买的德甲、中国队、J联赛版权费。

体奥把希望寄托在苏宁身上。 2017年苏宁接手中超,让体奥暂时缓解了危机。 不过,体奥动力与中超签订的五年增量合同为前两年每年10亿,后三年分别为15亿、20亿、25亿。

版权成本不断上升,体育传媒行业的买方市场短期内难以扭转。 乐视体育倒闭后,体奥很难把希望寄托在苏宁以外的其他平台来接手中超。

即便体奥主动示好意向,承包了PPTV体育媒体平台的全部广告代理业务,但到目前为止,苏宁还没有签约从中华文化手中接过体奥的控制权。

苏宁可以悠闲漫步,但体奥必须努力。 毕竟,与时间赛跑的是体奥,而不是苏宁。

足协新政策的出台,让体奥有机会与中超公司就中超版权的价格进行谈判。 近日,谈判重新启动欧洲杯 盛开体育,但对于体奥来说,这或许并不是一段轻松的旅程。

3、欧迅的挥杆

欧迅体育是一家具有代表性的体育拼凑公司。 经营中超、CBA、中国足协中国球队的品牌赞助,运营媒体版权、商业赛事,代理中超联赛票务。 欧迅体育兴趣广泛,但缺乏长期持续稳定的摇钱树。

亚足联数字版权发行是欧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财报显示,PPTV(购买亚足联版权)是欧讯2013年和2015年的最大客户。

但随着资本(乐视体育)的进入,欧迅抢走了蛋糕。 赛事是欧讯转型的主要方向。 从拜仁VS恒大商赛、欧篮中国赛,再到广州女子网球公开赛以及各类马拉松、路跑赛事,欧讯尝试了大量的赛事运营。

但赛事运营尤其是商业赛事市场不成熟、收入来源有限、成本较高。 2015年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与广州恒大淘宝的商业比赛中,拜仁慕尼黑获得欧讯采购金额1025.6万元,位居当年欧讯供应商之首。

由于赛事运营拖累,欧讯从2013年至2016年连续四年亏损,且亏损额逐年扩大(-113万、-177万、-2731万、-5343万)。 2017年6月,欧讯公司股权转让实施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欧讯。

欧讯意识到了风险,减少了体育门票承销业务,并终止了大部分体育赛事运营项目,亏损严重。 在连续四年亏损后,终于在2017年半年报中首次实现盈利。

其中,营收增幅最大的仍是拼缝业务。 半年报称,赞助咨询与管理业务实现收入1991.4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39.40%,占总收入的32.66%。 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一嗨租车、一汽大众、科美、中国铁建、上汽通用、时尚周刊、影骑士、La Mer、DHL等客户的发展。

即使扭亏为盈,频繁的业务也存在不确定性,欧讯仍需要找到稳定的商业模式,尤其是摇钱树。

4. 探索双刃剑

依靠帮助福建企业开展体育营销业务,这把双刃剑可以获得一定的生存空间和利润。 46号文件之后,双刃剑果断拥抱资本,以极高的估值卖给当代明诚,同时还签署了严格的对赌协议。

成为上市公司股东后,双刃剑老板姜立章以个人名义投资海外体育俱乐部,包括西班牙格拉纳达、意大利帕尔马等,并在青训等领域积极布局,尝试发展足球俱乐部和青训模式。

但从上市公司当代明诚的股价来看,资本市场对于足球俱乐部运营、青训、券商故事等方面并不热衷。

在当代名城2016年年报中,双刃剑期内实现净利润7621万元(当代名城期内体育业务收入为1.7亿元)。 里约奥运会为双刃剑贡献了多项收入。

2017年对于体育来说是小年。 没有奥运会、世界杯或欧洲杯。 需要完成8700万元赌博利润这把双刃剑。 他看中了体育传媒业务,主导了上市公司对新影的收购。 与此同时,继续抓住体育营销等拼凑机会。

不久前,双刃剑帮助乐视体育将2018年香港世界杯转播权转让给电讯盈科。 当代明城宣布,本次交易使双刃剑获得200万美元佣金。 这笔交易几乎是一笔利润丰厚的交易,但机会难得。

双刃剑投入巨资的另一个项目是2018年世界杯欧洲杯 盛开体育,斥资数千万美元获得亚洲三级赞助商席位的独家营销权。 从全球范围来看,市场对这项新的赞助权并不热衷。 截至目前,20个席位中仅售出1个。

一个重要原因是,世界杯三级赞助商享有的世界杯边线LED广告权益较少:与同一地区的其他支持者一起,以每场1分钟联合广告的形式呈现。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日益临近。 这个双刃剑项目的成本不低,销售任务也并不轻松。

5.心影的命运

激进的天盛传媒倒闭后,IDG资本组建新盈体育,在中国市场重新运营英超版权。 得益于46号文后市场竞争的加剧,特别是乐视体育带来的格局变化,苦苦挣扎多年的新影体育在2015年通过数字媒体版权发行实现了盈利。

然而,版权市场瞬息万变,IDG资本并不意外。 但它毕竟是基金,不能像产业投资机构那样不惜一切代价抢夺资源。 新营在英超的比赛中也输球,被杀的苏宁挡住了前进的道路。

虽然新影仍然拥有欧足联国家队系列赛的数字媒体版权和市场开发权,并且还把海信带进了2016年欧洲杯,但长期以来,其生存的基础却是英超版权。 失去英超版权不会有任何影响。 就像被从锅里踢出来一样。 由于未能保住英超,新影在港股借壳上市的计划也失败了。

欣颖将目光转向了热衷于体育资产的体育资本玩家当代明诚。 如今,当代明诚收购新盈仍在路上,程序复杂,结果未知。 然而后者的命运却很难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多年来,IDG资本对新影体育的投资总额为3905万美元。 如果算上之前天盛传媒的2000万美元,整个英超版权运营的投入接近6000万美元。 如果退出成功,IDG资本或能套现约1.968亿美元。

单从投资回报来看,与IDG资本投资的其他项目相比,英超版权绝对算不上成功的投资,更何况过程如此漫长且充满梦想。

6. 押注美巡赛全面开花

盛开体育也加入了转型的行列。 这家传统的体育营销公司最初是一家世界杯和欧洲杯的接待票务代理公司。 46号文件后,以市场咨询的角色协助万达收购盈方体育传媒,并帮助海信实施欧洲杯赞助项目。 为很多人所熟知。 其中,盛开体育通过帮助海信对接欧足联欧洲杯赞助项目,获得了大量服务费。

不过,无论是协助万达收购盈方,还是帮助海信实施欧洲杯赞助项目,显然都是东拼西凑的生意,类似的机会多年来并不多见。 随着市场的开放,品牌更倾向于绕过中间环节,自主对接资源。 海信赞助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是与国际足联直接谈判的。

此外,世界杯和欧洲杯的官方接待票务机构并非每年都有,因此盛开需要寻找新的、更长期、可持续的业务。 在获得耀威资本领投、IDG资本跟投的B轮融资后,盛凯给出的答案是美巡系列赛-中国。

2013年底,中国高尔夫球协会、美巡赛和中国奥体达成三方协议,在中国举办中巡赛-美巡赛系列赛。 该巡回赛于2014年至2016年连续三年在中国举办。窦泽成和张新军凭借在2016年该赛事年度奖金榜上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五的成绩,并凭借在巡回赛上的优异成绩, 2017年,他们获得美巡赛全卡,成为第一批获得美巡赛会员资格的中国球员。

美巡赛的品牌影响力无需赘述,但让美巡赛重新回归中国公开运动的任务却并非易事。 2018年,美巡系列赛-中国与中国巡回赛将正面竞争。 双方需要争夺世界积分、球员、球场等核心资源。

世界积分是中国选手参加奥运会等国际赛事的前提。 过去,中巡赛-美巡系列赛被视为美巡赛的第三级别赛事。 与拉丁美洲巡回赛和加拿大巡回赛一样,冠军获得6个世界积分。

2018年启动的新美巡赛中国赛,其奖金水平和推广渠道明显高于拉美和加拿大。 年度奖金榜前五位选手(2013年至2016年其中一位)将获得下赛季韦伯网巡回赛的参赛资格。 竞赛会员资格和资格。 这显然不是一场纯粹的美巡赛3级赛事,但就世界积分而言却是一个未知数。

在盛开体育与美巡赛宣布合作的新闻发布会上,双方仅宣布每场赛事的总奖金为150万元,但并未公布美巡赛-中国是否有世界积分。 中国高尔夫球协会相关领导未出席——中高协会与中巡赛仍有十年合同。

中国男性职业高尔夫球手大概不到300人,其中经常打球的只有100人左右。 美巡赛-中国赛和中国巡回赛的核心参赛者都在这里,一场球员争夺战在所难免。

法庭也需要竞争。 体育场馆改造后,中国大陆只剩下400多个体育场馆,还有几座体育场馆后来因经营状况而关闭。 真正有能力、愿意举办比赛的体育场馆数量远少于实际现有的体育场馆数量。

更直接的挑战来自于收入方式。 美巡赛在美国的商业模式比较丰富,包括媒体版权、商业赞助、授权产品等,还可以通过连锁球场管理&认证&课程、球场旅行与打球、基金会等方式创收。

但中国市场却是另一番景象。 中国与美巡赛合作举办美巡中国赛三年来,中国市场只举办过一场巡回赛。 在此期间,平安银行作为赛事冠名赞助商,每年支付的赞助费超过2000万元。 除此之外,每年还有12场比赛,每个体育场每场比赛向赛事支付360万美元。 这是中国奥运主办的美巡中国赛赛事的两大收入来源。

当时,美巡中国不仅没有获得媒体版权发行收入,还投入巨资进行信号转播制作和推广。 每年在中国和奥地利举办美巡中国赛的费用超过6000万元,尚未实现盈利。 2017年,中国奥委会与美巡赛合作终止,中国高聚龙承办中国巡回赛。 一年十几场下来,投入超过5000万,收入也不超过1000万(需要承认的是,由于时间限制,2017年中巡赛能跑完比赛并不容易)。

2018赛季美巡系列赛-中国每场比赛的总奖金为人民币150万元。 根据行业惯例,每场赛事的运营费用通常约为奖金的三倍。 这意味着,未来美巡系列赛-中国每场比赛的投入将在600万元左右。 全年十几场比赛下来,成本也不容小觑。

美巡赛是大品牌,但目前世界积分未知,球员和球场资源有限,国企也被禁止赞助高尔夫。 开放体育需要找到强大的盈利模式。

七、总结

张瑞敏表示,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当行业关闭时,市场就是一个局域网。 岁月静好,拼凑而成的企业各自为政,依靠各自的信息和资源优势生存下来。 当行业开放、市场变成互联网、竞争加剧时,过去那些拼凑而成的企业成功的方法将不再有效。 每个玩家都需要在新的环境中生存。

面对市场环境的剧变,体育拼布企业集体走上了转型之路。 无论是苦苦经营中超的体奥、融入现代名城体系的双刃剑和被收购路上的新盈,还是仍在探索的欧讯、刚刚起步的凯凯再次,走出舒适圈欧洲杯 盛开体育,品味其中,知是暖是冷。

本文标签: 欧洲杯 盛开体育
  • 上一条:欧杯-乌克兰2-3晋级8强布什昌绝杀
  • 下一条:南美足协澄清公告:15年美洲杯冠军是防守反击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