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夫:我可以一直等到比赛还剩3分钟结束
面对求胜决心更加坚定的东道主英格兰,上半场还在有来有回的德国队在丢球后很快选择了投降。 从教练姗姗来迟的换人、调整,到场上球员的积极性越来越低,三年的重建仍然有损失。 赛后在场上泪流满面的基米希或许就是德国队将士们心情的缩影。 然而,从备战到正赛的一系列失误,似乎已经注定了这个悲惨的出局之夜。
勒夫将辞去德国队主帅职务。 图片/IC照片
调整不佳,勒夫固执
75分钟0-2落后,教练的火山口还能坐多久? 勒夫平静地说:“我可以等到比赛还剩3分钟结束!” 回顾这场毫无亮点的淘汰赛,在被动局面下始终坚持不调整的勒夫似乎忘记了还有换人的事情。 。
勒夫仅有的3次换人都是阵型调整。 埃姆雷·詹和萨内分别换下金特和戈森斯。 伤停补时阶段,穆西亚拉换下了疲惫不堪的穆勒。 没有人数优势的德国队没有拼死拼杀的勇气。 更像是带队提前杀了他们。
与只带了24名球员的西班牙和饱受减员困扰的法国不同,带了26名球员且没有出现大伤病的德国队是16强中为数不多的阵容完整的球队之一。不过,坚持的勒夫在三中卫的配合下,整个杯赛的换人都太幼稚了,唯一的调整也漏洞百出。
首场对阵法国队的比赛中,卢在比赛最后时刻送上了萨内。 他的几次触球毫无意义,一手毁掉了队友反击的决心。 第二场对阵葡萄牙的比赛中德国队欧洲杯,替补出场仅4分钟的埃姆雷詹尚未进球。 熟悉场上情况后,葡萄牙抓住机会打进第二球; 小组最后一场对阵匈牙利的比赛中,戈雷茨卡在危急情况下解围,这被认为是勒夫本次比赛四场调整中唯一的亮点。 当1/8决赛被淘汰时,对首发阵容近乎迷信的勒夫还是那个固执的老头。
重返国家队的穆勒在本届欧洲杯上一球未进。
“穆希亚拉的上场毫无意义,球队有5次换人机会,但主教练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这是一个必须指出的问题。过去,他的换人经常受到质疑。” 在斯图加特与勒夫共事的勒夫说道。 博比克,批评是温和的。 但巴拉克就没那么客气了:“勒夫等了太久才介入比赛,他一直在犹豫。” 面对质疑,勒夫在告别演说中依然坚持老调:“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一个教练总是根据你所知道的和你所相信的来制定阵容。要讨论我是否犯了错误,对我来说是一个很难的问题。”正在列队。”
更尴尬的是,德国队的持续低迷与德国俱乐部和德国教练的崛起形成鲜明对比。 拜仁去年击败了所有主要联赛,统治了欧洲。 连续两届欧冠4强和8强德国队欧洲杯,都有3位德国教练。 弗里克和图赫尔几乎已经纳入了国足的指导手册。 勒夫的办公室。
可惜后者始终充耳不闻,不为所动。
首场小组赛对阵法国队,德国队攻防俱弱。
防守挖洞,以往的强点变弱。
4场比赛过后,德国队的防守问题愈演愈烈。 7球失球创历届欧洲杯征程新高。 他们每场比赛都有失球,而且每场比赛都是第一个失球的。 本届欧洲杯之前,勒夫执教德国队已经丢了191个球,场均失球也勉强维持在1个以下。 但现在,连这块遮羞布也被撕掉了。
比丢球数更尴尬的是德国队的丢球多种多样:从首场比赛的乌龙球开始,对阵葡萄牙时面对危险的C罗缺乏贴身盯防,对阵匈牙利时诺伊尔的鲁莽进攻。 本场比赛,小组赛进攻尤为生涩的英格兰,同样采用了禁区前传球、外线传球抢分的方法。 当斯特林和凯恩接连轻松得手时,他们甚至不敢相信。 到了腹地,对方就这么轻易的放走了他们。 此前三场比赛,他们已经习惯了与克罗地亚、苏格兰、捷克后卫的对抗,进球比训练中还要容易。
防守缺陷已经成为2018年后德国队的“不治之症”:本届欧洲杯之前,德国队在首届欧国联和欧洲杯预选赛中对阵荷兰队丢掉了恐怖的11球。 预赛中,他们主场面对弱旅北马其顿,两场比赛均告失利。 也就是说,这三年来,德国队的防守是强时弱,弱时更弱。
从贝肯鲍尔、沃格茨,到“铁膏药”尤尔根·科勒,再到2002年的孤胆英雄卡恩,防守从来就不是德国坦克的弱点,现在正成为各支球队的优先考虑。 弱点,这是多么讽刺?
德国队缺乏对罗纳尔多对阵葡萄牙队的密切报道。
老将归来,象征大于现实
盘点勒夫留给德国队的遗产,曾经被废黜的穆勒和胡梅尔斯两位老国脚的回归,让德国队在世界杯周期内恢复了更衣室的稳定和团结。 但单从战略意义来说,32岁的“二娃”和33岁的“胡妹”只能为球队提供帮助。
虽然在欧洲杯开赛前的最后一场比赛中打进了自己在国家队的首粒进球,但从未在欧洲杯上进球过的穆勒在本次比赛中依然运气不佳。 由于膝伤,这位德甲助攻王始终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 与法国队的首场比赛,法国队在无人盯防的情况下跃起头球,但根本没有碰到皮球。 上一场对阵英格兰的比赛中,他浪费了全场最接近的一次进球机会。 穆勒节奏缓慢,更多依靠意识和球感创造机会,与整体加速的球队实在格格不入。 穆勒在4场比赛中总共射门6次,只有1次射正,没有进球,在对阵葡萄牙的比赛中只有1次助攻。 对比一下世界杯16场比赛10个进球的输出效率,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相比受伤、注定无法全力以赴的穆勒,胡梅尔斯的回归更像是一种耻辱:小组赛首场比赛,多特蒙德队长的整体表现是三名中后卫中最可靠的德国队欧洲杯,但他失败的是一个乌龙球抓住了他,而他的缓慢转身是由对手的连续火力攻击造成的。 狼狈地追赶他的情况并不少见。 在此情况下,就连老东家队友施魏因斯泰格也忍不住感叹:“这可能是他们两人的最后一场国家队比赛了。”
从2019年单方面宣布放弃穆勒、胡梅尔斯和博阿滕,到今年3月“收回订单”,曾经狠辣的勒夫最终还是不得不随波逐流。 但强行植入的老兵并没有带来化学反应,而是双输的局面。
亨德森和胡梅尔斯(右)争夺头球。
放弃战略已经是注定的。
“终场哨响后,我看着勒夫,一种悲伤的感觉袭上心头。他是一个伟大的人,我们都欠他很多,他塑造了一个伟大的时代,而这个时代就这样结束了,这真的很悲伤。” ”。 赛后,队长诺伊尔表达了感慨。
然而,早早被淘汰的命运似乎从3月份勒夫宣布提前离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在经历了2018年世界杯小组垫底被淘汰的噩梦之后,勒夫多次尝试重建球队,但结果是球队节节败退,屡战屡败。 德国队在欧洲杯预选赛客场3-2战胜荷兰,一度让德国队看到了曙光。 然而,随着第二轮主场2-4逆转,球队的自信心再次被摧毁。 这两年更是“假”似的大起大落。
德国队本届欧洲杯的目标似乎并不是冠军。
去年11月17日,2021年各项赛事保持不败的德国在塞维利亚毫无征兆地以6球击败西班牙。 国内舆论愤怒不已。 这本来是为了赢得勒夫并找到新教练。 然而,持续对主帅投信任票的足协却选择了面对。 毕竟,当时涉嫌逃税、卷入官司的足协,有太多的时间自理。 面对战争,它怎么有勇气换帅?
到了3月,随着勒夫确认离开,本来就渴望回归的弗里克却迟迟没有官宣,这也让球队气氛进一步扑朔迷离:一方面,占多数的拜仁国脚国家队,期待与国家队的比赛。 俱乐部主帅配合,但与多年并肩作战的勒夫的关系却无法割舍; 另一方面,已经厌倦了过去三年的批评的国脚们也想像换刀一样换教练,在2022年世界杯之前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纠结的双重情绪下,这支德国队似乎从一开始就不以冠军为最终使命。 然而,距离卡塔尔世界杯仅剩一年,距离下一届本土举行的欧洲杯也仅剩三年。 这三年越来越没有动力的德国队,还有多少三年可以挥霍?
杨健 撰稿
编辑王锡冲、校对陈迪彦